意昂体育,意昂官网

意昂体育
English
 
新闻中心
 
锦宸时讯
行业新闻
视频新闻
首页  > 新闻中心 > 行业新闻 > 正文
“闯”出姜堰建筑的新天地
2020/4/16 9:07:46


“闯”出姜堰建筑的新天地

—在全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的讲话

 (2020年4月14日)
    方  针


同志们:

    今天,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大会,主要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: 一是今年恰逢姜堰荣获省级首批“建筑之乡”金招牌30周年,意义特别、值得纪念。二是充分体现了区委、区政府对建筑业发展的高度关注,对常年奋战在外的建筑企业的全力支持。三是践行问题导向、目标导向,切实找准今年建筑业发展的着力点,明确要求、精准发力,确保圆满完成既定的目标任务。刚才,长进同志对去年建筑业工作作了全面总结,对今年目标任务进行了部署安排,我完全赞同,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贯彻落实。下面,我想围绕一个“闯”字,从五个方面,讲一讲如何“闯”出姜堰建筑的新天地。过去,姜堰建筑业曾有“十万铁军遍全球”之说,靠的就是一股“逢山开路、遇水搭桥”的闯劲;未来,要想实现姜堰建筑业的高质量发展,还是要靠“闯”。
一、 要在认清形势中,增强闯的定力、闯的底气
  过去的一年,我们聚焦聚力“建筑强区”目标定位,奋力拼搏、锐意进取,完成建筑业施工总产值808亿元、入库税收7.6亿元、工程结算收入582亿元,分别增长6.2%、7.8%、5.2%。其中,外埠市场产值601亿元、海外市场产值0.88亿美元,均创历史新高:正太集团承建的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工程荣获詹天佑奖,填补了全市空白:新增一级资质9个,数量领跑全市:在泰州市建筑业工作目标考核中,荣获一等奖。但是,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转换,一些外部环境、内在条件和工作要求都发生了很大变化,建筑业也步入了增速换挡、结构调整、动力转换的攻坚期。作为我区传统产业的建筑业,今后一段时期的改革发展,必须坚持质量第一、效益优先,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,推动质量变革、效率变革、动力变革。

第一,当前建筑业面临的困难挑战,也是倒逼建筑业优化升级的动力。从近五年发展态势看,我区建筑业总产值增速创2015年以来新低,入库税收增速创次新低;产值过亿元企业数,连续两年处于谷值;新增省外5亿元以上市场增速波动较大,传统动能日益衰减的同时,新的动能尚未有效形成。从产业结构看,全国房地产等终端需求出现历史峰值,公路、城轨等基础设施领城产值占比逐年上升,房建市场已触及行业天花板,我省房建施工产值占比已降至50%以下,而我区建筑业企业承建项目房建类占比依然高达70%以上,市政、交通、绿化类占比不足20%,通信工程类占比更趋近于“0"。从行业集聚度看,中国建筑、中国中铁等国家八大建筑央企新签订单市场占有率从2014年的25.6%提升至2019年的36.6%,建筑行业里头部企业的优势愈加明显。去年,我区13家重点企业总产值639亿元,占全区比重达79%,其他建筑企业的市场份额降至21%。这些方面从现阶段看是问题,但是从长远看也是客观规律,按照建筑业的比重和地位看,支柱地位并没有动摇,只是从“铺摊子”转向了“上台阶”。大浪淘沙,不进则退,我们必须认清形势,下定决心深化改革、优化升级,闯出我区建筑业发展的新路径。

第二,国家战略和相关支持政策,为建筑业筑底向好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。当前,要辩证看待疫情带来的影响,看到危中有机,积极危中寻机、化危为机。3月以来,中央30天内4次部署“新基建”,从各省市发布的投资计划清单来看,总投资额超34万亿元,涵盖5G基建、特高压、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、新能源汽车充电桩、大数据中心、人工智能、工业互联网等七大领域,如此大的蛋糕,谁能把握主动,分得一块、分一杯羹,谁就能赢得市场、赢得先机。同时,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不断扩容,一季度新增专项债累计投放1.2万亿元、增长62%,平均期限达14年、利率3.39%,预计全年将超过3万亿。去年专项债大部分用于棚改、土储两大领域,并未形成有效的基建投资,按照国务院要求,今年专项债不得用于土地储备和与房地产相关的项目,重点用于交通基础设施、公共卫生设施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领域,将有效撬动基建投资。各建筑企业要把握机遇,在用好政策上下功夫,主动作为,乘势转型。

第三,建筑业正在经历深刻变革,企业做强必须把握大的方向和趋势。这一轮产业变革,颠覆了人们对传统建筑业的认知,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大领域,也可以说是一场价值链革命。一是一体化的趋势,设计、采购、施工、运营一体化的工程总承包模式成为国际通行做法。二是产业现代化的趋势,建筑设计标准化、部品生产工厂化、建筑施工装配化、结构装修一体化、过程管理信息化是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。三是创新发展和绿色发展的趋势,资源节约、节能减排以及新技术、新材料、新工艺的推广应用,都是未来市场竞争的重要砝码。四是“走出去”的趋势,特别是与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工程签约额高速增长,我区去年增长达200%。五是市场更加规范的趋势。法治理念和契约精神愈发彰显,对我们加快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提出了更高要求。对这些方向和趋势,不少见事早、行动快的企业都已经主动顺应、提前布局,进一步创造条件快速推进,努力实现弯道超车。
二、要在把握商机中,勇闯项目市场、资本市场
  市场是建筑企业生存、发展的“生命线”,必须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,内外并进、精耕细作,既研究“无中生有”,形成新的增长点;也要研究“有中出新”,增创新的优势和活力。

一是深耕国内市场。一方面,提升市场占有率。要持续巩固优势市场,特别是湖北、浙江、河南等疫情重点地区,去年贡献了近200亿的总产值,占比近1/4,决不能因为疫情影响,降低优势市场份额。要发挥企业品牌、信誉、技术等优势,加大宣传推介力度,集聚主要力量,集中优势兵力,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市场份额,并向周边区域辐射。同时,积极开拓新的市场,主动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、京津冀协同发展、长江经济带等城市群,不断提升全国市场覆盖率。另一方面,提升市场竞争力,大企业要加强与央企、国企合作,放大资源整合效应,稳定业务渠道,分享项目利润,不断做大做强:中小企业要围绕“专精特新”,坚持聚焦主业,把握专业定位,整合各类资源,走差异化、特色化发展道路,不断做精做特。

二是拓展高附加值市场。打破房建一业独大局面,努力拓宽经营领域、延长产业链条,积极向先进制造业、绿色建材行业、现代服务业等高附加值领域延伸,向公路桥梁、生态环保、石油化工等新兴领域拓展。当前,重点要抓好四大契机:抢抓“新基建”投资战略期,今年,“新基建”领域将有超34万亿的市场,要瞄准“新基建”的七大领域,结合企业实际情况,切实抓准切入点、着力点,为企业发展注入新动力、打造新支撑;抢抓建筑装饰业迎来的高峰期,去年建筑施工面积处于上升期,主要得益于存量项目的建设,今年将迎来交房竣工高峰,对下游的建筑装饰业必将形成利好;抢抓国家生态建设和环保产业发展的窗口期,通过参股、并购环保类企业,取得环保工程类专业承包资质,向黑臭水体治理、固危废处置、大气污染防治等新兴领域延伸;抢抓石油、化工等行业转型升级的政策期,特别是今年以来,国际油价暴跌,全球石油减产,为了维持国内石油供给稳定,国家加大了石油开采业的支持力度,近日,塔里木盆地新发现石油资源逾2亿吨,今年将要建成3000万吨大油气田,必将带动一批基建工程投资。

三是布局海外市场。我区海外建筑市场已涵盖东南亚、非洲的9个国家和地区,但仅仅局限在正太、锦宸、齐达路桥3家企业,市场份额很小,项目规模不大,刚处于起步阶段。30年前,前苏联、以色列等国家就有我们的建筑工人;非洲、东南亚等地就有我们的市场基础,加之“一带一路”带来的海外市场持续扩张,每年海外市场约有6.2万亿的规模。所以,大家既要“借船出海”,通过与国内外知名承包商、大型国企央企的股份合作、联合竞标等途径,承揽境外大中型工程;也要“造船出海”,推进建筑企业“1+X"抱团发展战略,充分发挥“走出去”的带动效应,以1家龙头骨干企业带动若干家中小企业抱团合作发展,形成大企业合作、小企业组团、大小企业联手、总承包与专业企业联动发展的格局,抱团取暖、集聚发展。

四是进军资本市场。要切实转变思想,勇闯资本市场,大胆开展高位嫁接、战略重组,加快企业主板上市、新三板挂牌步伐,通过资本市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制度创新。这样,可以通过配股、增发、可转换公司债券等多种方式直接融资,有效破除互保圈传统模式,避免潜在金融风险;还可以更快进入资金能力要求更高的投融资建造、工程总承包、PPP等领域,实现业务的跨越式增长,提升综合竞争力。当前,更要抓住金融牌照监管逐步放开的趋势,整合现有资金、资信资源,加快成立金融资本平台公司,这方面,正太集团已经先行先试,首获中国银行发行的企业债券5亿元,既保证了公司资金需求,也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。

三、要在转型升级中,闯出品质工程、品牌建造

    “大浪淘沙,适者生存”。要与时俱进、改革创新,致力推广使用新技术、新材料、新工艺,大力推行精益建造、数字建造、绿色建造、装配式建造,助推企业提档升级,促进产业优化升级。

一要向精益建造转型。精益建造主要是面向建筑产 品的全生命周期,致力于实现浪费最小化、质量精品化、价值最大化,项目工期、作业人数可以压减20%左右,降低劳动力成本占施工总成本的7%左右。我区正太集团承建的南京正太中心大厦,就是将精益建造理念贯穿始终的范例,建筑、结构、机电管线等施工全部建模辅助,彻底解决了管道碰撞、重复用工等常见顽症,值得大家学习借鉴。要积极宣传和普及精益建造的理念和模式,根据企业实际开展技术指导,提高建筑企业的项目管理水平。要坚持系统思维,持续优化方案设计、施工工艺、管控措施,减少多余工序、闲置工作和资源浪费,通过精准设计、合理划分工序、流水化作业等方式,建立作业层面和管理层面的标准体系,努力提高生产效率。

二要向数字建造转型。当前,信息化发展呈现出全面渗透、跨界融合的特点。从建筑业行业来看,基于BIM技术的数字建造逐步兴起。以“千年雄安第一标”雄安市民服务中心为例,240小时基础结构完工、1000小时钢结构封顶、112天交付使用,现场每天3000多名工人,最多时达到6000多人,24小时倒班作业,这样的体量,传统的管理手段显然难以适用,依靠的就是基于BIM技术开发的“透明雄安”系统。去年全市BIM技能竞赛九强中,我区企业占据4席、排名第一,具备了一定的应用基础,要加快建立与数字建造相适应的管理、生产和经营新模式,选择一批代表性的项目进行试点,加快形成可推广的经验和方法;要通过差别化的资源配置政策,促进施工现场大数据、物联网、智能机器人等关键技术的集成运用,强化整合融通,促进建造过程的数字化、智能化。

三要向绿色建造转型。过去我们的发展方式是重经济、轻环境,现在更多的是强调绿色发展、可持续发展。要严格执行省《绿色建筑发展条例》等法律法规对节能降耗的强制性要求,将绿色、节能、环保的理念贯穿设计、施工和运营全过程。要深入推进绿色施工,引导使用高性能混凝土、一体化屋面、高性能防火保温材料等,推动节能减排、安全便利和可循环绿色建材产品的应用,引导消费者使用绿色装修材料和产品,有效控制环境污染和装修二次污染。要进一步扩大全装修成品住房比例,推行住房设计、施工、装修一体化,降低装修环节的环境污染,确保新建民用建筑绿色标准建造率达95%以上。

四要向装配式建造转型。据测算,装配式施工可以减少80%的建筑垃圾和60%的材料损耗,当装配率达到50%时,劳动生产率将提高1倍左右。但是去年,我区建筑用地规划中,装配式建设项目面积、新开工装配式成品房面积2项指标,均未完成年度目标,分别列全市第5、第6。大家积极性不高的原因,主要是认为装配式施工比现浇式建筑的成本高,工程建造方式仍然以现场浇筑为主。对此,要进一步转变观念,着眼长远,充分看到装配式施工带来的绿色革命和效率革命,加强与国内一流技术研究院所、先进同行的合作,完善装配式建筑的产品和技术体系。要加大对建筑企业技术创新、设备升级改造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力度,重点打造江苏宇辉、中泰绿色建筑产业园等装配式建筑示范基地,加快形成规模化的装配式建筑产业链。今后,总体装配率低于33%或单体预制装配率低于55%的房开项目,一律不予发放审图合格证,力争年内城镇新建建筑能效水平比2015年提升20%。

四、要在自我革新中,闯出经营新路、发展新局

    建筑企业只有“苦练内功、强身健体”,才能在新一轮市场竞争中,赢得优势和主动,实现跨越发展、弯道超车。

一是促进资质结构快提升。资质等级是建筑企业综合竞争力的直观体现,也是参与项目招标和市场竞争的“入场券”,以2017年成功升特的正威集团为例,2016年合同额70.2亿元,2019年达到150亿元,合同总额翻了一番。目前,我区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企业3家,数量虽然全市最多,但是后劲明显不足,一级资质企业12家中,仅中程1家列入市“235”升特路线图,2021年须完成升特目标。为此,必须要把“升资质、促晋级”行动摆上重中之重的位置,加快制定全区建筑企业资质升级培育计划,定期召开专题会议,协调解决申报的难点问题,特别是要克服“不想升、不愿升”的片面认识,对标资质升级的各项指标,循序渐进、克难攻坚,力争今年晋升二级以上资质企业8家。

二是推动经营方式大转变。要切实增强“大建筑”意识,鼓励施工总承包建筑企业,跳出施工市场的低端竞争,积极探索EPC、PPP等项目经营模式,逐渐转向投资、设计、开发、运营的全产业链,实现由建造建筑产品,向开发、经营建筑产品延伸,争做全价值链综合服务商。建筑项目生命周期一般不低于50年,有的水利项目达100年,其中,规划设计、施工建设等环节不过3—5年,而占项目生命周期最大比例的是运营管理,这将成为今后企业竞争的主战场。建筑企业要抢抓当前PPP模式中,运营管理环节的发展机遇,尽快健全适应项目长期运营的管理体制,加强人才队伍建设,厚植运营管理技术能力,让企业发展的“软实力”变成“硬支撑”

三是跑出管理创新加速度。当前,我区不少建筑企业仍然沿袭传统的“家族式”管理模式,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,市场拓展、人员管理等问题相继暴露,传统的管理制度,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。要加快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,引进职业经理人制度,建立股权合理流动、股东有序进退机制,激发企业管理活力。要学习借鉴海陵的“项目股份制”做法,项目部金体成员均以现金入股,以造价5000万元的项目为例,公司利润每提高1个百分点,项目经理至少可以获得5万元分红,一线技术人员获得1-2万额外收入,激发了员工干事创业热情、激活了企业内生动力。

四是打造人才积聚强磁场。目前,我区高级工程师338人、二级及以上建造师2256人,均远不及泰兴。人才是促进建筑企业现代化转型的核心要素,当前,要重点培育好“三类人员”:一是企业家。企业家是企业的“大脑”,区住建、人社等部门要定期组织学习如名企业的经营理念、管理模式,鼓励企业家积极参加MBA、EMBA学习,努力打造一支有先进理念、有专业思维、有市场眼光、有经营管理才能的“四有”企业家队伍,从根本上将“企业主”转变为“企业家”。二是管理人才。要高度重视建筑业中金融、科技、营销等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建设,积极引进富有管理经验的人才担任职业经理,提高企业执行力、创新力,加快提升项目经营管理水平和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。三是技术人才。要重视培养建筑设计、施工技术、资本运作的综合性技术人才,引导企业将工资分配向关键技术技能岗位倾斜,加快建筑工人转化为产业工人,推进建筑工人“职业化”进程;加强建筑工人教育培训,完善技能培训体系,鼓励校企联合培养,推行新型学徒制,培育一支高素质建筑工人队伍。
五、要在服务企业中,厚植闯的基础、闯的动力

    全区广大干部要像服务工业企业样服务建筑业企业,做到政策兑现一诺千金、行政审批一简到底、服务企业超前一步,为企业开拓市场、承接工程提供更多贴心、暖心的服务。

一是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政策供给。入库税收是我区建筑业高质量发展考核的最大失分项,要依法合规地最大限度支持本土企业在本地市场的占有率,区属建筑企业也要做到公平竞争、价格合理。要继续加大建筑业招商工作,鼓励姜堰籍在外建筑业能人回乡创办与建筑产业相关的实体经济,进一步做大做强建筑业税收蛋糕。要通过反哺、奖励等形式,引导驻外企业回乡纳税,确保省外、海外税源回流;积极鼓励外地驻姜企业在我区设立子公司,为我区财税多作贡献。

二是提供更精准的监督管理。重点把握好三个环节:一是要以市场规范为主线,紧紧抓住立项审批、工程招投标等关键环节,严厉查处违法发包、转包、挂靠、出借资质等行为,构建竞争有序的建筑市场体系;要切实保障建筑工人劳动报酬权益,积极推广建筑工人实名制信息化管理系统,严格劳动合同和工资支付监控制度,维护和谐、稳定的劳动关系。二是要以现场管理为核心,进一步加强工程质量监管,落实建设、勘察、设计、施工和监理五方主体责任,实行全过程质量控制;要突出建筑施工扬尘监测平台效用,定期开展联合检查、联合执法,确保施工工地周边围挡、物料堆放覆盖、土方开挖湿法作业、路面硬化、出入车辆清洗、渣土车封闭运输“六个100%”到位;要定期组织安全教育宣传和培训活动,持续开展以高支模、深基坑、脚手架、塔吊等为重点的建筑安全专项治理,同时要高度重视农房建设的安全监管,住建部门要牵头制定农房建设作业标准,加强行业监管和业务指导,镇村要落实好属地管理责任,将农房建设安全纳入村庄治理范围;三是要以党风廉政建设为保障,聚焦招投标、工程变更等高风险领域,通过监督检查、查办案件等方式,最大限度堵塞以权谋私、权钱交易的漏洞,从源头上杜绝项目腐败、利益输送等问题。

三是提供更贴心的服务保障。住建部门,要把更多精力放在政策引导、统筹规划、组织协调上,在企业合作重组、内部改革、资质晋级、市场拓展上主动提供指导。地方金融监管部门,要积极搭建银企对接平台,定期摸排梳理建筑企业资金需求,帮助企业做好项目培育和筛选论证,及时向银行推荐高质量的投资产品。3月19日,我们举办了全区大型银企对接会,授信总额达154亿元,现场签约授信额度41亿,要加快授信项目的落地见效,引导企业把授信额度变成资金活水。各金融机构,要更好地联系企业、对接项目,积极开发更多的适合我区建筑业发展的金融产品,特别要在工程保函,融资性担保、再担保,非融资性担保,融资咨询等领域多作有益尝试,进一步加强对建筑企业的有效信贷投放、降低融资成本、融资增信服务等。行政审批等部门,要优化和再造审批流程,合并和清理审批条件,将消防、人防、技防等技术审查,并入施工图设计审查,实现联合审图;整合规划核实、土地核验及消防、档案验收,实行联合验收,做到能并则开、能简则简。同时,将各类评估评价、许可事项办理,提前至工程设计或开工前完成。统计部门,要指导各建筑企业做好经济指标数据的统计上报,确保应统尽统、应报尽报。
   同志们,今年建筑业市场的春天,虽然比往年来得稍晚了一些,但是我相信,只要有“闯”的劲头,就没有“闯”不过去的关。希望大家坚定信心、振奋精神,进一步点燃智慧激情,体现铁军担当,只争朝夕、不负韶华,努力实现“建筑之乡”向“建筑强区”的新跨越,为加快建设“强富美高”新姜堰作出更大的贡献!

[关闭本页]  [返回顶部]
Copyright © www.rb88258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
版权所有:中国·意昂体育有限公司    地址:江苏省姜堰开发区通扬西路126号    苏ICP备92808221号
意昂体育